課程地圖  
  課程大綱
回上一層
 
  世 新 大 學一○九學年度第一學期 課程大綱 Course Description First 2020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勞工研究(上)
Introduction to Labor Studies(1)
課程簡碼
Course No.
STS-536-01-M1  
  開課系級
Dept
社發碩士班
學分數
Credit(s)
3 時數
Hour(s)
3  
  選別
Required or Elective
7-選修 開課別
Duration
半年 第一學期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黃德北  
  扣考規定
Attendance Policy
不執行扣考
     Attendance not compulsory
 
  中文課程概要
Chinese Course Description
 
  英文課程概要
English Course Description
 
  基本核心能力 /
系核心能力
Core Competency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說明
社會發展平等意識與知能 本所認為從事發展工作與發展研究的學生需要社會發展平等的意識與知能,所以特別安排社會發展理論與研究、社會研究法、社會研究方法與實踐及社會發展講座等課程為本所必修課程,其中前三門課程在訓練學生能具有社會發展研究能力與平等知能,社會發展講座課程則邀請關心社會議題的學者與組織者前來本所進行專題講座,使學生能具有社會發展平等意識,可以與基層民眾密切互動。
社會發展研究學術知能 社會發展研究包含多項發展研究領域,本所依現有師資條件與發展工作重點,特規劃9種發展研究學術知能課程,供同學選修,希望學生修過相關課程後,能在特定領域具有社會發展研究學術知能,進行深入的發展研究。
社會實踐知能 能力 本所認為非營利/非政府組織與社區是社會發展的槓桿。因此鼓勵學生選擇不同以往的新經驗,投入至少一個社團/社區進行實踐,取得第一手的民間經驗,並回饋理論。為落實上述理念,本所將於碩士學程中,要求同學有持續性的定點實習,具體時數及方式由同學與實習老師協議後決定。
『註:該課程之核心能力以紅色表示.』
 
   
  教學目標
Course Objectives
自從工業革命以後,人類已經進入到工業化的資本主義社會,至20世紀60、70年代以來,更有人認為我們已經邁入後工業或後福特主義社會。不過,社會基本上仍是由擁有生產工具的資本家與受僱於資本家的受薪階級所組成,勞資關係成為一個與我們切身利益有關的問題。
本課程是從政治經濟學的途徑,比較的分析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及台灣所存在的勞動關係議題。分析的主體包括國家、勞工與資本三者,所涉及的勞資議題包括政府產業政策,資本的性質、流動與影響,勞工的組織與策略,勞資關係,退休制度與相關社會福利等問題。而這些議題都必須置於該國特殊的政經體制中來觀察。希望選修完本課程的同學能夠對各國勞動體制與勞動關係有一完整與全面的認識。
 
  授課方式
Approach to Instruction
前三周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討論為輔,此後以同學報告與課堂討論為主、教師講授為輔,期末並須提出口頭與書面報告。
本課程以教師講授與同學課堂報告及討論為主,期末並須提出口頭與書面報告。除了書面閱讀的期刊與專書文章外,授課期間另外會挑選國內外相關的勞動新聞與影片作為輔助教材與同學一起討論。
 
  成績評定
Grading
課堂出席與討論30%,課堂報告30%,學期報告40%。與學生討論後確定。  
  參考書目
Textbooks and References
主要參考書:
Colin Crouch & Wolfgang Streeck eds., 1997. Political Economy of Modern
Capitalism. London: Sage.
Upchurch, Martin, Graham Taylor and Andrew Mathers. 2009. The Crisis of Social
Democratic Trade Unionism in Western Europe: The Search for Alternatives.
Burlington: Ashgate.
陳信行編,2010,《工人開基祖》,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沈琴琴、楊偉國編,2010,《全球視野下的產業與勞動關係發展》,北京:中國勞
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Harvey, David.毛翊宇譯,2018,《資本思維的瘋狂矛盾:大衛哈維新解馬克思與
《資本論》》,台北:聯經。
Bamber, Greg J., Russell D. Lansbury, Nick Wailes,趙曙明、李誠、張捷編,2012,《國際與比較雇傭關係:全球化與變革(第五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Harvey, David.毛翊宇譯,2018,《資本思維的瘋狂矛盾:大衛哈維新解馬克思與
《資本論》》,台北:聯經。
吳永毅,2014,《左工二流誌:組織生活的出櫃書寫》,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金寶瑜,2004,《全球化與資本主義危機》,台北:巨流。
 
  週次
Week
進 度 內 容
Syllabus
 
  1(9/13~9/19) (一)導論
師生相識及介紹課程內容、上課要求。
 
  2(9/20~9/26) (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質與發展
本章主要是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質與發展,並探討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雇傭工人的誕生。
黃德北,2016,〈勞動參與:發展變遷中勞動者的角色〉,王振寰、簡旭伸編《發
展研究與當代台灣社會》,台北:巨流,pp.265-289。
Thompson, Edward P. 1991/2002,〈時間、工作紀律和工業資本主義〉,《共有的習
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pp.382-444。
黃德北,2008,《當代中國雇傭工人之研究》,台北:韋伯,pp.23-54。
沈琴琴、楊偉國編,2010,《全球視野下的產業與勞動關係發展》,北京:中國勞
動社會保障出版社,pp.38-56。
 
  3(9/27~10/03) (三)勞動體制與勞動關係(1):歐陸模式(I)
本章主要是探討歐陸各國勞動體制與社會結構及其對勞動關係的影響。
Upchurch, Martin, Graham Taylor and Andrew Mathers. 2009. The Crisis of Social
Democratic Trade Unionism in Western Europe: The Search for Alternatives.
Burlington: Ashgate. pp.27-51.(瑞典勞動關係)
Upchurch, Martin, Graham Taylor and Andrew Mathers. 2009. The Crisis of Social
Democratic Trade Unionism in Western Europe: The Search for Alternatives.
Burlington: Ashgate. pp.53-79.(德國勞動關係)
Upchurch, Martin, Graham Taylor and Andrew Mathers. 2009. The Crisis of Social
Democratic Trade Unionism in Western Europe: The Search for Alternatives.
Burlington: Ashgate. pp.113-140.(法國勞動關係)
沈琴琴、楊偉國編,2010,《全球視野下的產業與勞動關係發展》,北京:中國勞
動社會保障出版社,pp.113-138,139-160,161-179。
 
  4(10/04~10/10) (四)勞動體制與勞動關係(2):歐陸模式(II)
本章主要是探討歐陸各國勞動體制與社會結構及其對勞動關係的影響。
Upchurch, Martin, Graham Taylor and Andrew Mathers. 2009. The Crisis of Social
Democratic Trade Unionism in Western Europe: The Search for Alternatives.
Burlington: Ashgate. pp.27-51.(瑞典勞動關係)
Upchurch, Martin, Graham Taylor and Andrew Mathers. 2009. The Crisis of Social
Democratic Trade Unionism in Western Europe: The Search for Alternatives.
Burlington: Ashgate. pp.53-79.(德國勞動關係)
Upchurch, Martin, Graham Taylor and Andrew Mathers. 2009. The Crisis of Social
Democratic Trade Unionism in Western Europe: The Search for Alternatives.
Burlington: Ashgate. pp.113-140.(法國勞動關係)
沈琴琴、楊偉國編,2010,《全球視野下的產業與勞動關係發展》,北京:中國勞
動社會保障出版社,pp.113-138,139-160,161-179。
 
  5(10/11~10/17) (五)勞動體制與勞動關係(3):北美與英國模式
本章主要是探討北美與英國勞動體制與社會結構及其對勞動關係的影響。
Lipset, Seymour Martin et al. 2004.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Unionism: Why Americans Like Unions More Than Canadians Do But Join Much Less. Ithaca: ILR Press. pp.1-76.(美國與加拿大勞動關係)
Upchurch, Martin, Graham Taylor and Andrew Mathers. 2009. The Crisis of Social Democratic Trade Unionism in Western Europe: The Search for Alternatives. Burlington: Ashgate. pp.81-112.(英國勞動關係)
沈琴琴、楊偉國編,2010,《全球視野下的產業與勞動關係發展》,北京:中國勞
動社會保障出版社,pp.57-81,96-112。
張友倫,1997,《美國社會變革與美國工人運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pp.137-150, 286-320。
 
  6(10/18~10/24) (六)勞動體制與勞動關係(4):東亞模式
本章主要是探討東亞國家勞動體制與社會結構及其對勞動關係的影響。
Dore, Ronald. 1997. “ The Distinctiveness of Japan,” in Colin Crouch & Wolfgang
Streeck eds., Political Economy of Modern Capitalism. London: Sage. pp. 19-32.(日本勞動關係)
Jeong, Jooyeon. 2007.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Korea: Diversity and Dynamism of Korean Enterprise Unions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London: Routledge. pp.116-161.(韓國勞動關係)
鄭振清,〈新興工業化中的混合型統合主義─考察新加坡工會運動與勞資政三方
代表協商機制〉,《中國非營利評論》第四卷,pp.97-120。
沈琴琴、楊偉國編,2010,《全球視野下的產業與勞動關係發展》,北京:中國勞
動社會保障出版社,pp.244-263,264-288。
 
  7(10/25~10/31) (七)期中討論或專題演講  
  8(11/01~11/07) (八)勞動體制與勞動關係(5):社會主義轉型國家勞動體制與勞動關係
本章主要是探討社會主義轉型國家勞動體制與社會結構及其對勞動關係的影響。
Warner, Malcolm. 2008. “Trade Unions in China: In Search of a New Role in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n John Benson and Ying Zhu eds., Trade Unions in Asia :
An Economic and Sociological Analysis. pp.141-156.
Clarke, Simon and Tim Pringer. 2009. “Can party-led trade unions represent their
members?” Post-Communist Economies.Vol. 21, No. 1, March 2009, 85–101.
沈琴琴、楊偉國編,2010,《全球視野下的產業與勞動關係發展》,北京:中國勞
動社會保障出版社,pp.197-221,315-337。
潘毅,2015,〈關於中國新工人階級形成的一點思考〉,《人間思想》,第10號,
2015年12月,pp.247-262。
 
  9(11/08~11/14) (九)台灣的勞動體制與勞動關係
本章主要是分析台灣的勞動體制與社會結構及其對勞動關係的影響。
謝國雄,1990/2010,〈黑手變頭家:台灣製造業中的階級流動〉,陳信行編,《工
人開基祖》,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pp.123-161。
沈幼荪、具海根,2011,〈工业变迁与台湾的无产阶级化历程〉,《甘肃行政学
院学报),201 1年第4期,pp.72-82。
林倩如,2014,〈解嚴後台灣勞動體制的發展─新竹科學園區的個案分析〉,《台
灣民主季刊》,第十一卷第四期(2014年12月),pp.85-110。
 
  10(11/15~11/21) (十) 勞工組織、抗爭與階級意識(1)
本章主要是探討台灣工人的組織與抗爭。
Zhu, Ying. 2008. “Trade Unions in Taiwan: Confronting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in John Benson and Ying Zhu eds.,
Trade Unions in Asia : An Economic and Sociological Analysis. pp.63-80.
王振寰、方孝鼎,1992/2010,〈國家機器、勞工政策與勞工運動〉,陳信行編,《工
人開基祖》,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pp.1-24。
趙剛,1996/2010,〈工運與民主:對遠化工會組織過程的反思〉,陳信行編,《工
人開基祖》,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pp.261-292。
 
  11(11/22~11/28) (十一)勞工組織、抗爭與階級意識(2)
本章主要是探討台灣工人的階級意識及其對工運的影響。
夏林清、鄭村棋,1992/2010,〈站上罷工第一線:由行動主體的角度看1989年
遠化五月罷工抗爭的發生及影響〉,陳信行編,《工人開基祖》,台北:台灣社
會研究雜誌社,pp.221-260。
何明修,2008,〈沒有階級認同的勞工運動:台灣的自主工會與兄弟義氣的極限〉,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2期,pp.49-91。
朱政騏,2006/2010,〈假面天使:護理人員的認同政治〉,陳信行編,《工人開基
祖》,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pp.387-440。
 
  12(11/29~12/05) (十二) 退休養老制度
葉崇揚,2018,〈年金自由化?-日本企業年金體系的制度變遷〉,《人文及社會
科學集刊》,30:3 (2018年9月),pp.349 – 393。
葉崇揚、陳盈方,2013,〈民主、資本主義與年金體系的發展:台灣經驗的分析〉,
25卷1期(2013年3月),pp.45-86。
葉崇揚、古允文,2017,〈從生產性福利體制到社會投資福利國家:臺灣與韓國
的比較〉,《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1:1(2017年6月),pp.97-147。
葉崇揚、施世駿,2009,〈典範連續或典範轉移?德國與英國年金改革研究〉,《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13:1 (2009年06月),pp.1 – 51。
 
  13(12/06~12/12) (十三)女性與勞動
本章主要是探討女性勞動者的勞動。
藍佩嘉,1998/2010,〈銷售女體,女體勞動:百貨專櫃化妝品女銷售員的身體勞
動〉,陳信行編,《工人開基祖》,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pp.355-385。
成露茜、熊秉純,1993/2010,〈婦女、外銷導向成長和國家:台灣個案〉,陳信
行編,《工人開基祖》,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pp.71-100。
李悅端、柯志明,1994/2010,〈小型企業的經營與性別分工〉,陳信行編,《工人
開基祖》,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pp.185-219。
Kaur, Amarjit. 2004.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rade Liberalisation and
Labour-Intensive Export Manufactures: An Asian Perspective,” in Amarjit Kaur ed., Women Workers in Industrialising Asia: Costed, Not Valued.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pp. 37-58.
 
  14(12/13~12/19) (十四)移民工
本章主要是探討移民工的勞動與處境。
藍佩嘉,2007,〈合法的奴工,法外的自由:外籍勞工的控制與出走〉,《台灣社
會研究季刊》,65期(2007年3月),pp.107-150。
王宏仁、白朗潔(Baniele Belanger),2007,〈移工、跨國仲介與制度設計:誰從
台越國際勞動力流動獲利?〉,《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5期(2007年3月),
pp.35-66。
曾嬿芬,2006,〈誰可以打開國界的門?移民政策的階級主義〉,《台灣社會研究
季刊》,61期(2006年3月),pp.73-107。
 
  15(12/20~12/26) (十五)勞動彈性化
本章主要是探討彈性化生產的特質與影響。
張然,2010,《歐盟靈活保障就業政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pp.91-153。
Houseman, Susan and Machiko Osawa. 1998. “What is the nature of Part-Time Work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in Jacqueline O’Reilly and Colette Fagan eds.,
Part-Time Prospects: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ion of Part-Time Work in Europe,
North America abd the Pacific Rim. London: Routledge. pp.232-251.
Bradley, Harriet. 2009. “Whose Flexibility? British Employees’ Responses to Flexible
Capitalism,” in Egil J. Skorstad and Helge Ramsdal eds., Flexible Organizations
and the New Working Life: A European Perspective. Burlington: Ashgate.
pp.79-95.
 
  16(12/27~1/02) (十六)全球化與勞工運動
本章主要是探討全球化對勞工運動的影響。
瑪麗安娜‧德布齊,〈美國工人階級的重組?〉,讓‧盧日金內等編,《新階級鬥
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社,pp.231-248。
黃德北,2011,「全球商品供應鏈與出口加工工廠勞動關係之研究」,黃德北、馮
同慶、徐斯勤編,《全球化下的勞工處境與勞動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
版社,pp.119-146。
陳信行,2005/2010,〈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市民社會與跨國階級政治:從台灣支
援中美洲工人運動的兩個案例談起〉,陳信行編,《工人開基祖》,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pp.293-353。
 
  17(1/03~1/09) (十七)機器人與工人
本章主要是探討人工智慧對於勞工的影響。
Ford, Martin. 2015/2016,李芳齡譯,《被科技威脅的未來:人類沒有工作的那一天》(Rise of the Robots: Technology and the Threat of a Jobless Future),台北:天下,pp.4-80。
井上智洋,謝敏怡譯,2018,《2030年僱用大崩壞 : AI人工智慧讓你失去工作,還是不用工作? 》,台北:大牌。
參考書目:
Brynjolfsson, Erik and Andrew McAfee.2014,齊若蘭譯,《第二次機器時代 : 智慧科技如何改變人類的工作.經濟與未來?》,(The second machine age : work,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in a time of brilliant technology),台北:遠見天下。
Pistono, Federico.2016,李芳齡譯,《機器人即將搶走你的工作 : 影響全球數十億人的7大自動化技術發展,現在開始重新定義工作目的,幸福慢活》(Robots will steal your job, but that's ok : how to survive the economic collapse and be happy),台北:大塊。
 
  18(1/10~1/16) (十八)結論
課程檢討及同學期末口頭報告。
 
  19  
  20  
 
回上一層
 
   
世新大學   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電話:(02)2236-8225  傳真:(02)2236-6426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 Shih Hsin University